【摘要】所谓“个性化”阅读,即是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,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参与,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。处处渗透一个“我”字,处处体现个性。然而后遗症也随之而来:牵强附会的说法披上了真知灼见的外衣,脱离文本内涵的高论摇身成了丰富的想象力,欠缺知识基础的随口发言成了冠冕堂皇的答案的不确定性和创造力。其实这种观念上的偏颇实质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曲解。
【关键词】
《岩性油气藏》 2015-11-16
《考试与评价》 2015-11-16
《河南农业》 2015-11-16
《文理导航·教育研究与实践》 2015-11-16
《四川地质学报》 2015-11-17
《四川地质学报》 2015-11-17
《建筑遗产》 2015-11-16
《大陆桥视野》 2015-11-16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